作者:宋孝先
近日在網路流傳的報導中,讀到一篇今年「空軍后羿聯誼會」聚會時,談論有關空軍幼校前校長苑金函將軍的一些報導,讓曾經是他學生的我感到震撼和驚訝。謂:「大約十多年前,苑校長氣結厭世了!令人震驚的是其厭世的原因,並非久病厭世,也非窮困潦倒,而是不服輸的剛強個性……」苑金函將軍是在民國五十三年奉派空軍幼校擔任校長一職,當時我只是一個空幼二年級的學生,但是苑校長在抗戰時擔任中美混合團第三大隊中方大隊長,綽號天上的「渾不怕」、地上的「傻大膽」。在對日空戰期間,曾擊落過兩架日本鬼子飛機的英雄事蹟早就如雷貫耳,我們幼年生都是志在沖天,校長的英勇事蹟,自然而然就成了我們幼年生崇拜的偶像。
校長不僅是一個空戰英雄,同時也是一個運動選手,如果沒記錯的話,他應該是一位四百米中距離的好手,而且曾經參加過華北運動大會。因為他曾經是田徑選手,所以有一回他從辦公室看到我們在司令台前練習大隊接力賽跑,準備參加空軍訓部五校運動會(官校、飛校、機校、通校、防校,不知為何幼校也參加賽事,但運動會卻不稱六校運動會。)他一時技癢,就走出辦公室來指導我們跑步的技巧,一時興起,拉起褲管比將起來,就在他拉起褲管那當下,我眼尖一眼就瞄到他穿的軍發黑色線襪,在線襪後小腿部分有兩處縫補過的記號,我當時心裡想,以一個將軍之尊,襪子破了還需要縫補嗎?內心不由得對他的儉樸,感到萬分的驚訝和敬佩。
校長雖自奉甚儉,可是對學生愛護有加,卻又是另一番態度。記得那年我們參加國慶閱兵,因為官校學長的踢正步一向是名聞遐邇,所以我們幼年生就在上台北集訓前,先從東港集中到官校來受訓並學習。我們在大停機坪前集訓時,踢出來正步的聲音,如果動作一致的話,應該是整齊的「啪!」「啪!」聲,但是偏偏奇怪的是,卻偶爾在「啪」「啪」聲中聽到「劈啪」的聲音,後來校長在一旁觀察這「劈啪」的聲音從何而來?他發現很多同學的鞋子已經都踢成「開口笑」了(鞋面前沿已經和鞋底脫開)。他二話不說,立刻到供應司令部去幫每一位學生要到一雙新的皮鞋,讓同學們莫不雀躍三尺(學生的皮鞋規定一年只發一雙,但是因為踢正步的關係,所以都提前折損),大大激發同學們的士氣。
民國五十五年,我們從空軍幼校畢業前的某一天,校長苑金函將軍別開創意的來個與幼年生有約(空軍幼校學生的簡稱),在我們離開幼校前夕以話家常的方式,勉勵一群即將飛向藍天的雛鷹。晚餐後,夕陽已斜掛在西邊的海平面上,照得大鵬灣的內海一片通紅,海風徐徐吹來,送走了白天逼人的暑氣。校長苑將軍坐在一張面向碼頭的藤椅上,我們就著海邊的停機坪,圍著校長席地而坐。校長苑將軍知道我們對他還留下半個耳朵的左臉頰,和左後頸被機槍掃射過留下凹凸不平的吻痕感到興趣,因為這些都述說了一個輝煌燦爛的英雄事蹟。所以打開話匣子也就從這裡開始說起,校長述說當年如何開飛機打鬼子以捍衛祖國的天空的往事。在抗戰全面爆發前,他是一位霍克機的飛行員,對日宣戰後,有一次隨隊前往轟炸瀏河敵陣地,飛行中發現有一敵機先從雲上衝下來,欲偷襲他的長機,於是他就跟敵機展開纏鬥,驍勇善戰的他雖然及時擊落了這架日本鬼子的飛機,但是在空戰纏鬥飛行中,他已單機飛進瀏河敵陣地上空,他當機立斷,決定單獨一架俯衝下去,把炸彈擲入瀏河敵陣地內,投彈後旋即拉升。此時他看見兩架敵機向他衝來,想躲閃已來不及,機槍子彈已「踫、踫」的擊中他飛機的座艙,人也立即昏迷了過去,飛機同時也開始往下墜,到了低空才被從破碎的擋風玻璃吹進來強勁的風吹醒,他發現全身到處是彈傷,衣服皆被鮮血沾染,左手掌被子彈貫穿,左耳根及左後頸被機槍掃射過,左大腿也中彈,他勉強的在附近一處水稻田裡迫降下去,飛機在黃熟的稻叢中翻了三轉,他被甩出了飛機,跌陷於泥田中,他本已遍體流血,再經一摔,人又昏迷過去了。附近有兩位農夫見狀就把他從水田中拉出來,然後送到附近的戰地救護隊,後來救護隊的醫生護士在把他後送的途中,遇見了一隊裝有刺刀的日本槍兵,這些醫生護士驚嚇得落荒而逃,但仍被日本兵一一追殺。他伸手想去拔腰間的左輪手槍,但槍已不見了,想抵抗、想自殺都已無能為力,他只好裝死。日本兵來到他面前看他好像已經死了,想試他真死假死,所以拿刺刀狠狠的在他胸口上刺了一刀,痛得他全身神經及筋肉不自覺的扭動起來,幸好日本兵以為是死者垂死時應有的抽搐。後來日本兵陸續離開到附近的農村去了,等日本兵走遠了,他又起身往稻田裡逃走。不知走了多久,他再次因流血過多,在一處河畔的稻田中昏倒。很幸運的,這次又被幾位農夫發現把他救醒,然後輾轉的利用水路把他送到大後方醫院醫治。在醫院治療時,才發現一顆機槍的子彈嵌進左大腿的骨骼中,以當時的醫療水平是無法把子彈從骨骼中取出,後來怕橫生枝節,就決定把子彈留在身體中當成對日作戰的紀念品。說到這兒,校長拍拍他的左大腿,得意的哈哈大笑說:「現在都不礙事了,就不再傷腦筋,由它去吧!」對嚮往有一天也能成為翱翔天際、驅逐韃虜的我們這一群幼年生,聽完校長英勇的故事,簡直是崇拜極了。
轉眼過了四十多年,這樣子英勇的空戰英雄,竟然已在十幾年前悄悄地離開了我們,憶及苑校長當年談笑風生的往事,如今已隨風過,只能在風乾的記憶中咀嚼了。趁不復記憶前,將印象中將軍的往事風範記錄一二,與大家共同緬懷,以不負當年受教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