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十三年初春的一個下午,在台北建國中學剛唸初一的蔡冠倫和幾個同學在放學之後,像往常一樣到學校對面的植物園裡去閒逛,那天因為蔡冠倫手上帶著父親剛送給他的手錶,所以幾個同學沒多久就要抓起他的手腕來看看時間。其實那也並不是甚麼名錶,但是在那個政府剛撤退到台灣的年頭,學校裡教書的老師也不見得有幾個人戴的起錶,所以這個初一的學生竟能有個手錶在同學裡就是件大事了。

那天在植物園裡,也許是這幾個孩子的聲音太大了,加上沒多久就要看看蔡冠倫手上的錶,沒多久就引起了幾個小流氓的注意,他們不但注意到了這群孩子,更注意到了蔡冠倫手上的那隻錶,他們幾個人三兩下就把蔡冠倫及他的幾個同學逼到了一個角落,然後要蔡冠倫交出手上的手錶,當時身高只有157公分的蔡冠倫面對著幾個比他高出最少一個頭同時面貌兇狠的小流氓,心中卻一點都沒有懼怕的感覺,他很倔強的告訴他們:「要錶,想都別想!」

然而那幾個小流氓也不是那麼容易罷休,三言兩語之後幾個人就打成一團,蔡冠倫的幾個同學趁著亂的時候都抽腿就跑了,只有他一個人和四個小流氓纏打在一起,在量與質都不如人的情況下,那天他不但被打的鼻青眼腫,同時他的手錶也被搶走了。

少年不堪遭欺凌 結夥組成四海幫

手錶被搶走的蔡冠倫,不但當時被毒打了一頓,回家之後也被父母斥責了一番。滿腹怨氣的他不免向一些朋友們發洩心中的不平,幾個有過同樣遭遇的朋友聚在一起,談著談著竟有人提議既然不想被人欺負,他們何不自己也組織一個幫派,一來可以增加朋友之間的凝聚力,再來也可以以團結的力量來抵抗那些專門欺負學生的小流氓們,這個提議立刻得到大家的贊同,並且馬上以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成語為這個新的幫派定下了「四海幫」的名字 ,那時是民國43年的5月間。

「其實四海幫的起源就是那麼的簡單,就是小孩子在一道好玩,誰也沒想到幾十年後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1998年三月底,在台北東區的一間咖啡廳裡,當時已經年過半百的蔡冠倫向筆者說出了當年四海幫成立的經過。

蔡冠倫記得剛開始時四海幫一共才十幾個人,當時的老大是馮竹語,他自己則是老么。最初大家在一起只不過是打打籃球,到郊外去露營等的正常活動。但是不久之後就因為大家一起出去玩的時候總需要經費,而他們那些學生最缺的就是錢,於是在不違反幫規—「不偷、不搶」的原則下,他們開始在西門鬧區找扒手開刀,通常他們在找到一個扒手後,會逼他交出當天的「成果」,但是蔡冠倫說他門也不是亂要錢,而仍是秉著「盜亦有道」的原則,只將那個扒手身上的錢拿走一半,他們認為這沒有甚麼不對,反而覺得是在「替天行道」,因為那些扒手的錢也不是正常得來的。

西門町本來是萬華幫的地盤,四海幫的那群少年學生們公然在那裡找扒手的麻煩,就像是給老虎捻鬚一般的冒險,很快的幾個弟兄就被萬華幫的角頭們抓住痛打了一頓,並讓他們帶話回來:「萬華幫絕不會坐視有人在地頭上撒野!」然而四海幫這邊也覺得自己的弟兄們無端被揍,一定要替他們報仇,於是雙方就開始了為爭奪地盤而展開的漫長械鬥,而所使用的武器也由最早的磚頭、扁鑽,到童軍刀、武士刀,最後連散彈槍都出場了。

為爭地盤開械鬥 四海首開用槍例

蔡冠倫回憶起當初用散彈槍的時候,在台灣的幫派之爭中還是創舉,那是一個弟兄的家長由大陸帶到台灣的一把打獵用的散彈槍,剛開始有槍時還沒人敢用,因為怕真的會將人打死,結果由蔡冠倫想出了一個法子,那就是不直將將槍口對著人開槍,而是對著對方人馬前方的地面開槍,這樣槍彈擊發時的聲勢,加上子彈碰到水泥地後反射起來的散彈及水泥碎片將會有一定的攻擊力,但不會有有致人於死的危險。

架打多了,總有被警察抓到的時候,而勇敢善鬥的蔡冠倫也就因此成了少年隊的常客,那時的少年隊長魯俊,對那些被抓進來的不良少年是非常不客氣的,稍微一點不聽話就會被揪出來打手心。雖然是四十多年以前的事,但是蔡冠倫提起魯俊時還會感到手心被打時的痛澈心腑。

「其實魯先生對我們還是很好,說不定他也看的出來我們根本上都還不是壞孩子,所以在我們被打之後他還會靜下來慢慢跟我們講道理。」蔡冠倫回憶起在少年隊被管訓的時候還會心存感激的想起魯俊對他們所用的心。也就是那時,魯俊在一次跟他們說教的時候,說到如果真的有那麼多的精力要發洩,與其在大街小巷裡與其他幫派打的你死我活,為什麼不將目標轉移,去從軍為國效命,在沙場上與敵人決一生死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