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飛鴻印雪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吳炳炎薪傳凌霄志─為抗戰決心學飛行

分類:轉載 2010/09/09 12:23

輕渡關山千萬里 一朝際會風雲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憶苑金函將軍二三事

作者:宋孝先

近日在網路流傳的報導中,讀到一篇今年「空軍后羿聯誼會」聚會時,談論有關空軍幼校前校長苑金函將軍的一些報導,讓曾經是他學生的我感到震撼和驚訝。謂:「大約十多年前,苑校長氣結厭世了!令人震驚的是其厭世的原因,並非久病厭世,也非窮困潦倒,而是不服輸的剛強個性……」苑金函將軍是在民國五十三年奉派空軍幼校擔任校長一職,當時我只是一個空幼二年級的學生,但是苑校長在抗戰時擔任中美混合團第三大隊中方大隊長,綽號天上的「渾不怕」、地上的「傻大膽」。在對日空戰期間,曾擊落過兩架日本鬼子飛機的英雄事蹟早就如雷貫耳,我們幼年生都是志在沖天,校長的英勇事蹟,自然而然就成了我們幼年生崇拜的偶像。

校長不僅是一個空戰英雄,同時也是一個運動選手,如果沒記錯的話,他應該是一位四百米中距離的好手,而且曾經參加過華北運動大會。因為他曾經是田徑選手,所以有一回他從辦公室看到我們在司令台前練習大隊接力賽跑,準備參加空軍訓部五校運動會(官校、飛校、機校、通校、防校,不知為何幼校也參加賽事,但運動會卻不稱六校運動會。)他一時技癢,就走出辦公室來指導我們跑步的技巧,一時興起,拉起褲管比將起來,就在他拉起褲管那當下,我眼尖一眼就瞄到他穿的軍發黑色線襪,在線襪後小腿部分有兩處縫補過的記號,我當時心裡想,以一個將軍之尊,襪子破了還需要縫補嗎?內心不由得對他的儉樸,感到萬分的驚訝和敬佩。

校長雖自奉甚儉,可是對學生愛護有加,卻又是另一番態度。記得那年我們參加國慶閱兵,因為官校學長的踢正步一向是名聞遐邇,所以我們幼年生就在上台北集訓前,先從東港集中到官校來受訓並學習。我們在大停機坪前集訓時,踢出來正步的聲音,如果動作一致的話,應該是整齊的「啪!」「啪!」聲,但是偏偏奇怪的是,卻偶爾在「啪」「啪」聲中聽到「劈啪」的聲音,後來校長在一旁觀察這「劈啪」的聲音從何而來?他發現很多同學的鞋子已經都踢成「開口笑」了(鞋面前沿已經和鞋底脫開)。他二話不說,立刻到供應司令部去幫每一位學生要到一雙新的皮鞋,讓同學們莫不雀躍三尺(學生的皮鞋規定一年只發一雙,但是因為踢正步的關係,所以都提前折損),大大激發同學們的士氣。

民國五十五年,我們從空軍幼校畢業前的某一天,校長苑金函將軍別開創意的來個與幼年生有約(空軍幼校學生的簡稱),在我們離開幼校前夕以話家常的方式,勉勵一群即將飛向藍天的雛鷹。晚餐後,夕陽已斜掛在西邊的海平面上,照得大鵬灣的內海一片通紅,海風徐徐吹來,送走了白天逼人的暑氣。校長苑將軍坐在一張面向碼頭的藤椅上,我們就著海邊的停機坪,圍著校長席地而坐。校長苑將軍知道我們對他還留下半個耳朵的左臉頰,和左後頸被機槍掃射過留下凹凸不平的吻痕感到興趣,因為這些都述說了一個輝煌燦爛的英雄事蹟。所以打開話匣子也就從這裡開始說起,校長述說當年如何開飛機打鬼子以捍衛祖國的天空的往事。在抗戰全面爆發前,他是一位霍克機的飛行員,對日宣戰後,有一次隨隊前往轟炸瀏河敵陣地,飛行中發現有一敵機先從雲上衝下來,欲偷襲他的長機,於是他就跟敵機展開纏鬥,驍勇善戰的他雖然及時擊落了這架日本鬼子的飛機,但是在空戰纏鬥飛行中,他已單機飛進瀏河敵陣地上空,他當機立斷,決定單獨一架俯衝下去,把炸彈擲入瀏河敵陣地內,投彈後旋即拉升。此時他看見兩架敵機向他衝來,想躲閃已來不及,機槍子彈已「踫、踫」的擊中他飛機的座艙,人也立即昏迷了過去,飛機同時也開始往下墜,到了低空才被從破碎的擋風玻璃吹進來強勁的風吹醒,他發現全身到處是彈傷,衣服皆被鮮血沾染,左手掌被子彈貫穿,左耳根及左後頸被機槍掃射過,左大腿也中彈,他勉強的在附近一處水稻田裡迫降下去,飛機在黃熟的稻叢中翻了三轉,他被甩出了飛機,跌陷於泥田中,他本已遍體流血,再經一摔,人又昏迷過去了。附近有兩位農夫見狀就把他從水田中拉出來,然後送到附近的戰地救護隊,後來救護隊的醫生護士在把他後送的途中,遇見了一隊裝有刺刀的日本槍兵,這些醫生護士驚嚇得落荒而逃,但仍被日本兵一一追殺。他伸手想去拔腰間的左輪手槍,但槍已不見了,想抵抗、想自殺都已無能為力,他只好裝死。日本兵來到他面前看他好像已經死了,想試他真死假死,所以拿刺刀狠狠的在他胸口上刺了一刀,痛得他全身神經及筋肉不自覺的扭動起來,幸好日本兵以為是死者垂死時應有的抽搐。後來日本兵陸續離開到附近的農村去了,等日本兵走遠了,他又起身往稻田裡逃走。不知走了多久,他再次因流血過多,在一處河畔的稻田中昏倒。很幸運的,這次又被幾位農夫發現把他救醒,然後輾轉的利用水路把他送到大後方醫院醫治。在醫院治療時,才發現一顆機槍的子彈嵌進左大腿的骨骼中,以當時的醫療水平是無法把子彈從骨骼中取出,後來怕橫生枝節,就決定把子彈留在身體中當成對日作戰的紀念品。說到這兒,校長拍拍他的左大腿,得意的哈哈大笑說:「現在都不礙事了,就不再傷腦筋,由它去吧!」對嚮往有一天也能成為翱翔天際、驅逐韃虜的我們這一群幼年生,聽完校長英勇的故事,簡直是崇拜極了。

轉眼過了四十多年,這樣子英勇的空戰英雄,竟然已在十幾年前悄悄地離開了我們,憶及苑校長當年談笑風生的往事,如今已隨風過,只能在風乾的記憶中咀嚼了。趁不復記憶前,將印象中將軍的往事風範記錄一二,與大家共同緬懷,以不負當年受教之恩。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飛將軍談法國文化 葛光越演講風靡東華

一九八六年,蔣經國接受華盛頓郵報葛蘭姆女士訪問,宣佈即將解嚴。擔任翻譯的是英文秘書馬英九(右二),坐在蔣身後記錄的是葛光越。(聯合報資料圖)

2010/06/13 13:06

10日晚上七點到九點,國立東華大學圖書館邀請現任的國安會副秘書長葛光越將軍演講「從紅酒、起司談起:一位幻象機飛行員談法國文化情境與組織效應」,飛將軍與異國體驗的元素、對東華師生都極具吸引力。(校園記者郭曜榮/採訪報導)

東華大學圖書館自5/19起至6/12止在壽豐校區圖書館展出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19、20世紀法國文學家、哲學家、科學家等的手稿與圖像,含作家手稿、素描、版畫、插畫、書影及照片等67件。結合文學作品展、法國影展、三場專題演講及座談會等系列活動。10日晚間的演講即為專題演講中的壓軸場次。

葛光越將軍從紅酒、起司、法國文化到個人駕駛戰機的經驗與人生哲學,看似廣泛、卻又切入法國文化核心,生動的演講讓台下發言踴躍。葛將軍談到法國人吃飯只聊兩件事『紅酒』與『起司』,進而談到法國人的工作態度『師徒制訓練、反覆操作、追求精緻』,這種觀念對日後葛將軍訓練飛行員助益良多;並提到法國人注重家庭生活,對國家的認同感相當強,進而帶動法國的國防能力。最後葛將軍也以法國人的待人哲學與大家共勉:「做人厚道、對事不對人,建立人脈」,整場演講就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葛光越將軍,空軍官校畢業,曾經擔任空軍總部政戰主任、以及副總司令等職務。葛將軍最特別的經歷,是在空軍499聯隊少將聯隊長任內,前往法國接回第一批幻象2000戰機;此外,1998年F-104戰機除役,葛光越在除役典禮上,駕駛編號4186的雙座F-104戰機,滑行進入會場,並且關閉發動機,把在空軍服役38年的F-104戰機正式送入歷史。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陳燊齡將軍一生戎馬回顧
回首來時路

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下午兩點五十分,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的天氣預報是:能見度三至五哩,一千二百呎疏雲,八千呎疏至裂雲,陰霾,風向西北,風速八哩/時。

一架編號為1004的雙座經國號戰機(IDF)正緩緩的滑向清泉崗基地的36號跑道,緊隨在後的是一架擔任伴隨任務的F-5F戰鬥機。自從民國七17年十二月十日航空工業發展中心第一架IDF原型機出廠並於次年五月二十八日完成首次試飛之後,IDF在清泉崗基地已經完成了超過兩百次以上的試飛任務,所以當天那架雙座的IDF滑向跑道之際,基地上許多人都以為那又是一次例行的試飛,但是那天的飛行卻是一次非常特別的任務,因為那架雙座機除了前座的試飛組組長吳康明上校之外,後座還坐著當時中華民國國軍的最高長官─參謀總長陳燊齡上將。

參謀總長同乘新型飛機陳燊齡並不是第一人,他的前任郝柏村上將就曾在任內同乘過航發中心所生產的AT-3噴射教練機,但是陸軍出身的郝柏村總長對於飛行及飛機性能並沒有多少概念,所以那次飛行他是以鼓勵士氣為重點。而陳燊齡卻是一個有著四十餘年經驗的飛行老手,這次飛行是他想親自去體驗及測試一下這架由國人自己設計及生產的高性能戰鬥機的性能。

在航發中心剛開始有計劃要自己設計及生產高性能戰鬥機的時候,在空軍中反對的聲音比贊成的要來的大,因為航發中心在這之前除了AT-3之外並沒有過設計其它飛機的經驗,而AT-3也只不過是一架次音速的噴射教練機而已,在這種情形下許多人擔心在花費了許多錢之後,所得到的結果仍然達不到那時我國空防的需要。但是陳燊齡卻認為一個國家的空防並不能永遠依靠其它國家的裝備,戰機自製是國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從一開始他就非常的支持戰機自製的鷹揚計劃。

下午三點整,在得到塔台的許可後,吳康明上校將油門推桿向前推到最大軍用馬力,頓時間IDF的兩具TF1042發動激發出了雷霆般的吼聲,在巨大的推力下IDF開始快速的向前滾行,很快的那架漆著空優迷彩的雙座戰鬥機就昂首衝進了台中午後陰霾的天空。

飛機保持著大角度的爬升直上雲霄,抬頭顯示器上高度表的數字急速的變動著,似乎數字的顯示也無法追上飛機真正的高度。飛機主輪離地後不到兩分鐘後已經爬到一萬多呎空層,改平之後吳康明上校按照計劃將飛機的操縱權交給坐在後座的陳燊齡。

因為IDF是採用先進的線傳飛控系統,與傳統的鋼繩/滑輪/液壓的控制系統有相當的差異,尤其是駕駛桿並不像傳統式的可以前後左右搖動,而是全靠駕駛桿內的感應裝置來感受飛行員握桿壓力的方向與力量來控制飛機的狀態,所以陳燊齡在接過飛機後,抓住駕駛桿的右手稍微向左用了點力,飛機很聽話的向左轉去,順勢他將飛機向左作了一個小轉彎,等到一圈轉完出來之後,他已經覺得可以掌握這種全新的線傳操縱系統了。

飛慣高速戰鬥機的陳燊齡,在熟悉了操縱系統的向量之後,馬上想試一下那一架飛機的加速性能,畢竟速度是所有戰鬥機飛行員最關心的一項性能之一。他將油門推桿推到最大軍用馬力的後燃器階段,飛機很快的由零點八馬赫的平飛速度加速到一點二馬赫,通過音障時飛機並沒有任何的抖動及不穩,得到速度之後陳燊齡將握著駕駛桿的右手稍微增加了一點向後的壓力,飛機立刻開始爬高,很快的飛機就衝到了三萬呎高空。

就在那時陳燊齡成了中華民國有史以來飛的最高最快的一位四星上將,但是那天他卻覺得自己只是一個戰鬥機飛行員,尤其是當他握著駕駛桿親自操縱那架高性能戰鬥機時,他更有回到當年在部隊巡戈領空時的感覺,自從由3聯隊聯隊長卸任以來,他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

他也知道那天將是他最後一次以中華民國空軍軍官的身分遨遊長空,所以他更珍惜在天空中的每一秒鐘。懶八字、向台兒、滾轉、觔斗這些在四十多年前在官校時就非常熟悉的動作,如今非常自然的在手腳配合下再度的在空中施展出來,飛機也非常合作的在藍天中畫出完美的軌跡。他真是非常滿意這架IDF的表現,他也非常高興空軍能獲得如此高性能的戰鬥機,因為他知道再過一年之後他就將由這個職位上退休,四十六年前離開西北工學院投效空軍時的初衷早已達成,現在該是解甲歸田的時候了,只是如今田園在哪裡?

下午三點四十分,完成了對那架飛機的性能測試後,在戰管的引導下那架IDF回到了清泉崗上空,吳康明上校以衝場高度通過機場之後,將飛機向左壓坡度加入落地航線,陳燊齡在後座看著飛機漸漸地對正跑道,心中突然想起了許多他在那裡當大隊長及聯隊長時所共事的夥伴們,那些人中有些已為國捐軀,其餘的大都已離開軍中,走著生活中各自不同的路。原來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他自己的跑道,順著眼前那條筆直的跑道往前看,他的思維似乎一下子就像是回到了半個多世紀前的北平,那是他剛要起跑的時候……………

陳燊齡在書中指出,他擔任空軍作戰署長期間策畫的最大一樁作戰任務,和台澎金馬沒有關係,而是「中華民國建軍以來第一次擔任傭兵的角色」,作戰地點距離台灣八千餘公里,是為「大漠計畫」。

 這本書由旅美航空工程師王立楨著,上優文化出版。書中說,民國六十八年三月,阿拉伯半島南端的兩個國家─南葉門與北葉門─發生軍事衝突。半島上最大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擔心戰火延燒到自己,同時也因為與北葉門間的友好關係,故有意插手。但是北葉擔心境內的沙國勢力坐大,所以折衷方案是由沙 國出面,請其他國家幫忙北葉。

 當時北葉剛取得一批美製的F-5戰機,但飛行員及修護人員力量不足,正好國軍當時的主力機種也是這型,所以台灣是合格的候選人。當時還有其他國家有意出面,但是沙國有各種疑慮,例如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太密切,會遭到阿拉伯世界抵制。又如南韓給人的印象是要藉機打入沙國市場。分析結果,沙國 王室認為台灣是最佳選擇。

 當時美國剛與中華民國斷交,沙國成為台灣最大的邦交國。沙國又是台灣最重要的能源供應國,且台灣正在進行的「十項建設」有不少資金來自沙國(高速公路的「中沙大橋」即為一例),因此如果接受沙國的建議,符合台灣的利益。但是也有若干困難,其中之一是:北葉已與中共建交廿餘年,國軍在這樣的 環境執行軍事任務,是否適合?

 當時的空軍副總司令陳鴻銓率領陳燊齡等人飛往沙國瞭解、談判。參與者還有駐沙大使薛毓麒、外交部次長錢復等人。其間陳鴻銓曾飛回台灣,面見蔣經國總統,由蔣親自批准此一計畫。比照作戰計畫,整件事列為「絕對機密」。

 民國六十八年四月,第一批國軍飛行員八人、地勤百餘人抵達北葉,開始了國軍建軍史上最特殊的任務。其間,國軍以空中巡邏及飛機修護為主要任務,至於地面支援作戰則力求避免,原因之一是萬一飛行員迫降或跳傘落於敵手,可能出現極為錯綜複雜的國際問題。

 後來在國軍協助下,北葉本身飛行員漸趨成熟,國軍的任務逐漸偏重於飛機維修與試飛等,等於由第一線退居第二線。但雙方合作依然密切。直到民國七十九年,南、北葉統一,「大漠官兵」才在當年九月全數返國。這時陳燊齡已從當年的少將署長(一星)升為參謀總長(四星)了。

 王立楨表示,這群官兵雖然遠離台海,卻依然處於與中共鬥爭的最前哨。尤其援助之初,他們的住處就在蘇聯大使館隔壁,距中共大使館也僅二、三公里。有一回,兩岸人員在同一家商店購物,對方帶的錢不夠,那時台灣的經濟水準高出大陸甚多,國軍官兵就順手幫忙補上。沒想到回到營區,竟招致「資匪」之嫌,還好不了了之。

 王立楨說,國軍官兵「穿外國軍服,幫外國打仗」,看似與傭兵無異,其實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他們捍衛的依然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其中之一是延續了與沙國的外交關係。  「一群平凡的人所完成之不平凡的歷史任務,吾人引以為榮」。這是陳鴻銓對「大漠計畫」的評斷。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人肺腑的一首歌。。。

一位已经死去的17岁少女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创作 - 最后一次 這是一位17歲少女的創作。 不知道這個女孩的名字,但是能確認的是這個女孩已經離世。

■ 最後一次 --

在我最後一次 閉上眼睛之前

我想對你說我愛你

在你懷裏 捨不得放棄

心裏有千萬語沒說給你聽

我使勁全力 不想閉上眼睛

這次告別就不能再相遇

不能再陪你 但不要忘記

你曾經答應我你會好好活下去

想走了 去了好遠的地方

不能再陪你看日出 等不到天亮

所有回憶 抹去卻並不容易

生死由天決定 不要太傷心

在我最後一次 閉上眼睛之前

我想對你說我愛你

在你懷裏 捨不得放棄

心裏有千萬語沒說給你聽

我使勁全力 不想閉上眼睛 這次告別就不能再相遇 不能再陪你 但不要忘記

你曾經答應我你會好好活下去

在我最後一次 閉上眼睛之前

我想對你說我愛你

在你懷裏 捨不得放棄

心裏有千萬語沒說給你聽

我使勁全力 不想閉上眼睛

這次告別就不能再相遇

不能再陪你 但不要忘記

你曾經答應我你會好好活下去

我永遠愛你

我永遠愛你

■ 最後一次的歌詞是一位17歲少女寫的,這位女生是因為高3要考試時去做體檢, 檢查出來她的血蛋白異常, 結果她父母親和男友建議她去醫院做健康檢查, 檢查出來後發現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皮膚病.

這種病名稱叫做 "馬拉基斯先天性血蛋白病變", 簡單來說就是嚴重皮膚病的一種, 這種病很罕見, 機率大概5萬~10萬分之1不等, 通常這種病只會在熱帶國家發生. 這種病越嚴重皮膚就越嫩, 到末期後因為皮膚沒辦法在支撐而導致全身血管"爆裂", 只能躺在血泊中死去.

當然, 這種病以目前醫學技術還算是"絕症", 是無法根治的, 這位女生在知道後痛苦了許久, 父母和男友強制幫她辦休學並強迫一定要住院觀察, 因為他們其實還抱著一絲絲的希望, 而男友也因為女友生病而自己辦休學並每天不眠不休的照顧她.

而且, 他知道那位女生喜歡看日出, 男友就常常親自背著她去看日出, 這些舉動讓那位女生感動不已.

幾個月後, 那位女生漸漸知道自己已經活不久了, 她希望寧走前能送給男友一份永生難忘的禮物, 所以, 她就偷偷的做了這首曲子, 並找她的好友來錄音, 於是, 她竭盡全力唱出了獻給男友的這首歌, 唱完後她因為毫無遺憾了, 所以, 她跟醫生說她希望能夠安樂死, 並希望能在死前在聽一次她自己唱的歌, 醫生答應了, 而這位少女就在她自己的歌聲中靜靜的死去.

之後, 她這位男友因為聽到她的創作後太過傷心和懷念, 就帶著女友的照片找遍了所有馬來西亞的日出, 有一次, 男友在山頂時因為不小心跌倒而摔落了山谷, 就在一遍祥和寧靜的日出中喪生, (巧合的是, 這座山剛好就是這位男友第一次帶她女友看日出的那座山) .......... 這是幾年前轟動馬來西亞的傷心故事。#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